人民网报道——“互联网+” 一条成都特色的智慧食安之路

2016-10-24 16:38:41

近日,人民网以《“互联网+”  一条成都特色的智慧食安之路》为题,报道了源本生鲜的食品安全智慧治理创新模式。

人民网报道源本生鲜.jpg

以下为原文全文:

21日,国务院食安办“两个创建”试点工作在成都召开现场会。这是继威海之后的第二次全国现场会。开展“两个创建”,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四个最严”、治理“餐桌污染”的具体行动,攸关民生国运。对此,成都做得怎么样,在全国层面的示范意义何在?

随着一个个现场点位的精彩呈现,“两个创建”带来的成都食品安全新景象扑面而来。我们看到,在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溯源”模式形成食材流转全链条的信息汇集,二维码一扫,就能追溯任何一款食材的前世今生。在双流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每一株蔬菜、每一块肉类,都各自经过定量检测中心、蔬菜快筛检测实验室和肉类现场快检室“三个中心”的严密检测。在都江堰市为农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下,每一项农产品的安全监管都下沉到村。在麒麟胖哥火锅食府,通过明厨亮灶,后厨加工操作的每个环节都清晰可见,通过监控视频,可以查看每日的残余火锅底料的处置情况。火锅,这个成都人最喜欢的美食,不仅香,而且“清”。在成都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集全市食品安全数据整合、挖掘、分析和风险预警为一体,是成都市“智慧食安”体系的“感应中枢、监测哨兵、风险雷达、智慧管家”,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美食安全网.

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各个现场点位串起来,一条“互联网+”大逻辑清晰可见。当今时代,“互联网+”正对各个行业形成“风口带动”,食品安全行业如何跟上这个潮流,从生产组织方式、要素配置方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加速朝着信息网络化、数据智能化、平台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这,才是“试点”的真正意义。成都以“两个创建”为抓手,大胆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食品安全与发展之道,从理念到技术,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推动了当地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健全了食品安全的保障机制。同时,借力“互联网+”打造食品产业和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积极破解互联网时代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走出了一条“智慧食安”的成都特色创建之路。对于对美食有着执念的成都人来说,这固然是一种“福音”,就全国层面而言,也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在这样一条“智慧食安”的创建之路上,成都的不少做法都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是财政上的大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展互联网需要有资金上的保障。为此,成都市将食品安全监管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和重点支持范畴,建立了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投入增长机制。拿2016年来说,全市财政投入预算安排就较上年增长幅度超过70%。 这样的资金支持力度,再携手强大有力的科技支撑,食品安监的标准化、溯源化、技术化得以强力推进,“智慧食安”得到有力推行。

其次,是人力上的大架构。一把手直接参与,才能真正做到把食品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都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政治责任,在全国率先以党委政府文件形式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党政同责”,并将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两个创建”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和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考核分值超过全市目标总分的3%。

第三,是舆论上的大气场。成都是一个美食的“不夜城”。夜深人静,当很多城市已是灯火寂灭之时,成都依然随处可见人声鼎沸的餐馆夜市。这样的“吃”之盛况,食品安全的监管更需要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在成都,微博、微信、手机APP、二维码等等,都是市民参与监管的方式和渠道。成都还在三年内两度修订《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实行电话领取奖金等便捷方式,并将单项奖最高额度提高到60万,激活公众的参与热情。一个食品安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这是“互联网+”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的魅力,也标志着成都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已经在全国率先迈进“互联网+”时代。成都,“放心之城、美食之都”的名片正越来越响亮。

全国咨询热线
400-028-3272
187-8348-9244
免费试用
在线咨询
扫码咨询
微信扫码,免费注册体验
联系我们,免费试用

立即0元体验生鲜系统

(我们提供生鲜管理系统,不提供货源和客源)

免费咨询电话
公司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湖畔路西段99号天府菁蓉中心D区B5栋2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