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又曝光了各行业坑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农业作为国民支柱产业之一,也没能幸免。个别不法商家将本地大米加入香精,伪造冒充为“泰国香米”,引发网友热议。
在安徽寿县永良米业的库房里,放着一堆堆加工好的大米,外包装上写着“泰子王”二代泰国香米。但是,工作人员表示,“泰子王”只是他们注册的商标,实际上,“泰子王”二代泰国香米和泰国香米没有任何关系,其中的香味只是因为添加了香精,而添加了香精之后的“泰国香米”可以卖更高的价格。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不应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中也规定,生产者必须在取得生产许可后,方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央视记者通过政府相关机构官网查询后得知,涉事的相关企业都没有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证。
央视3.15晚会曝光之后,肥东县市场监管、公安等联合执法组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已对该企业进行查封,对所有大米及其它原料等现场封存。该公司法人代表已被公安机关传唤到位。安徽省市场监管局也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对全省大米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其实,“香精大米”已经并非首次被曝光。早在2010年,3·15节目就对一些企业违规使用大米香精、加工假香米做过深入调查报道。10多年过去了,仍然有企业违规添加香精。
首先,造假成本很低,利润丰厚,所以不法商家宁愿铤而走险。比如,在央视的报道中提到,不添加香精的“裸米”卖2.32元,添加后给经销商卖2.4元。看似单价差距不大,但因为香精本身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巨大的销量下,这就是一笔十分诱人的利润。
而更重要的是,上游原材料生产流通缺乏有效监管。泰国香米味道的香精本不应该存在。但是,香精厂就是明知生产此类香精非法,还通过各种方式偷偷卖给老客户。甚至好多香精原材料根本不标注真实名称,香精也不会标明厂名厂址。瞒天过海,逃脱监管。
粮食从农田端到餐桌,涉及生产、收购、仓储、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隐患,任何人“做手脚”都可能危害众多消费者的健康。那么,究竟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呢?
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首先,要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政府要做好科普工作,加强消费者对食品标签和说明的理解,让消费者更加理性地选择食品,对可疑的食品及时反映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继续加强监管
其次,政府需要继续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法,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检查和监督。对于制假造假的企业,应严格处罚,追究其法律责任。
建立食品溯源体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整个社会都建立起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包括建立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的记录、追溯和查证机制,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全过程监管,鼓励甚至强制要求企业采用食品溯源体系,提高生产过程的透明度,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食品溯源体系是一种可以追踪和记录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的系统,以便在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时可以快速定位问题源头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对食品相关信息的收集、整合、记录和分析,确保食品的安全、可追溯和可信任。
它通过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食品检测、数据汇总和存储、数据分析和追溯的全流程环节,建立食品溯源数据库,方便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让食品安全问题无处遁形。
而这也是源本生鲜食品安全系统一直在做的事情。
源本生鲜食品安全质量追溯系统拥有自主技术专利的物联网检测体系,以“互联网+溯源+检测”为理念,可将全系统对接食品安全质量追溯系统,获取食材追溯信息,数据实时同步上传至政府监管平台。
消费者和系统操作人员,只需要扫描溯源二维码,通过移动端,就可以即时呈现成品原辅料组成、来源、加工过程以及加工过程环境等信息数据,实现全流程“透明化”,做到食品安全的事前预防、过程管控以及事后处理。
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政府及普通消费者,源本生鲜希望通过自身不断更新的科技手段,能够帮助整个社会早日解决这一重大安全隐患,再也没有舌尖上的后顾之忧。